職場研習
人際關係與職場倫理
一般人換工作,80%是因為人際關係而不是專業知識
態度
很多人換工作都是因為態度
「態度」影響高度
「態度」影響一切
無常
有希望不一定有期望
態度決定未來方向
不要一再的認為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做事,你的態度會影響你工作很大的問題
我有工作,我產生了價值之後,我產生了價值的報酬
而不是,我有工作,我就應該有報酬
l 積極 面對外來
l 正面 看待事情 不要用負面去看事情
l 尊重 別人 有時候沒有尊重別人是不自覺的
溝通
什麼是溝通?Communication=Communis+Communicatus
溝通是要跟別人去「交換資訊」,而不是單方面『我告訴你』而已!
溝通 – 對方對你有反應才算是溝通
溝通的方式
面對面 / 寫信 / 電話 / 傳真 / MSN / E-mail
MSN 用在表示自己正在辦公室
MSN因為只有文字,沒有表情..所以在認知上會有很大的問題!
說話會有表情,會有語氣,可以更瞭解對方真實的用意
文字沒有這些,很容易誤解。
年情人常用「我猜的」「我覺得」…這是會有問題的!
可以面對面盡量面對面,不然盡量用電話
有效的溝通是必須得到對方的回應(溝通上是要有回應的)
「說、問、聽、看、寫」都是溝通的手段
有效溝通的五個重點
1. 注意溝通過程的『態度』
l 眼光注視對方
l 注意對方肢體語言
(藉由對方的動作來知道對方現在的反應:說謊、緊張..)
l 注意對方的表情
l 觀察別人的臉色(對方是否還想聽,不要白目....)
態度要信任對方(要表現出來)
尤其做業務,不要一開始就讓人家覺得你是有「目的」有「距離」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也許你是好意、但卻是會給別人壓力
2. 注意『傾聽』(不要急著插話)
A思考後才回應 ●---------------● ●-------------●
B經驗回應
C未思考回應 ●---------------●●-------------●
D搶話 ●---------------●--●-------------●
大多數人都是C、D,甚至沒有聽完話就回應
hear = 聽說、聽到
listen = 專心聽
話語的水準
理解的水準
老闆說明天五點見!!(這只是一個話語,但要感同身受,對方為什麼這麼說?)
?早上五點還是下午五點?(因為知道老闆要到台中,所以要早點出門,這屬於『理解的水準』
3. 經常、不斷地『確認溝通的訊息』
老闆不喜歡被人家多問,善用文字技巧來再行確認
例如:老闆說明天六點見喔,不要問「早上六點還是晚上六點」
直接說「好!明天早上六點見」,如果不對老闆自己會說「不是,我說的是下午六點」
我懂、我知道 通常都是搶拍回應,大多還是不懂
我懂了、我知道了 大多都是真的懂了
從好朋友變成冷戰的朋友,原因?
A對B說某件事…..B說對,我知道。A就認為B是好朋友
某天 B跟C說A那天說的話..但B的認知跟A實際不同,所以A聽到C轉述說後,認為B為什麼這麼說..所以就又變的不好了!
聽到一句話,每個人的認知點不同
很熱? 每個人的溫度感受不同
一點零用錢? 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同
4. 正確的回應 對方
經理:早餐會報準備好了沒有
張三:早!桌上有您的留言
李四:早餐和報紙都準備好了
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思,要先回應對方,在附註
張三:早餐會報準備好了,另外桌上有您的留言
李四:早餐會報準備好了,另外早餐跟報紙也都準備好了
5. 表達出讓人信樣深刻的溝通話語
例如情侶,要說入讓人感動、印象深刻的印象
善用一些技巧,讓人加深印象
溝通的禁忌
很多人不但沒友善用溝通的技巧,而且還犯了禁忌
不良的口頭禪
少去用「你不懂」「你是白癡」「你是笨蛋」「你不瞭解我」..負面等話語
用過多的專業術語或夾雜英語
盡量要去用讓大家用的懂得話,不要用專業術語,不要夾雜英文
履歷表 / 不要只有英文,要用中英文應用。
不要被第一印象、身份、地位而左右
不要先入為主,要保持客觀的態度
不要過度自我為中心,不信任對方
例如台灣的藍、綠對決
威脅的語氣
易受干擾的環境
溝通的時候環境要單純,不會受到干擾的環境
跟老闆溝通不要在他的辦公室,會有電話,有人進來
去會議室會更加良好
不要忽略不瞭解的訊息
人家在說什麼,聽不懂就多要問
不要只聽自己想聽的
轉話的藝術 (傳達)
我告訴你喔,你不要跟別人說..不過通常都會傳播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喜歡到處散播謠言)
誇獎別人,先說給A聽,A再跟B說,會比直接跟B誇獎效果還要好。
不要說謊
不要誇張 說話要精準
多鼓勵
正面的鼓勵,不要在夾雜其他的
要發自內心的情感,不要讓人覺得講講而已
要適合當時的情景,用詞適當
(一個女生明明不漂亮,卻還誇獎她漂亮,會有反效果)
接收一項訊息:
傾聽→思考→確認→再確認→判斷→回應
正面思考 VS 負面思考
一個人的正面、負面思考,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是很大的。
正面思考
回應多是「沒有問題」「OK的啦」
遇到問題時,會去解決問題
我的工作很順利啊,一切都很好啊
負面思考
回應多是「都是我自己不好才會…」「比較容易責怪別人」
遇到問題,只會抱怨別人、抱怨自己
為什麼老是這樣
為什麼自己的運氣總是這麼差
遇到問題會退卻、固執、攻擊別人
防衛型的悲觀
若悲觀,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就是正面思考者,或是所謂「防衛型的悲觀」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
正面思考評量
與上司的相處之道
理解上司的立場
體認主管兩難的立場
對主管說「我知道你在高處不甚寒」,那個主管會把你當好朋友
有事情要先向上司報告
千不要要隱瞞上司或自行向其他單位徵詢意見或訴苦
工作到一個段落,需向上司報告
一來是讓上司知道你的進度,一來是確認你做的方向對不對
一邊做一邊修正,不然到頭來做錯就更不好了
向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見
適時的表現自己,讓上司覺得你是個得力的助手
向上司提供情報,讓上司做更正確的決定
在台灣,要三案並呈,我建議A案,或許公司有什麼考量選擇B或者C
在大陸,就直接呈最好的
依上司的指示行事,由上司裁量
你的裁量權是上司不是你,就算你已預知有問題,也不要擅自決定
不要在背地裡說上層主管的壞話
背後說話,通常都是被出賣的
一般主管最令你討厭的主要因素
言而無信
自認做官學問大
犯錯不趕講,不懂又裝懂
笑裡藏刀
低EQ
不要說主管什麼都不懂,主管不懂是正常,不然主管什麼都懂要你幹嘛!
一般主管能當上主管的主要因素
管理領導能力
協調能力
專業知識
抗壓能力
創造能力
開會能力
拍馬屁能力
推責任能力
為什麼要開會
開會的目的
集思廣益,解決問題
共識決策
最後要「形成共識」
議程規劃
由重要到不重要
由不尖銳到尖銳(爭議的話題排在後面)
從容易到困難(時間有限會討論不完)
傳遞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障礙
溝通的工具不同
每個人的期望值、優先順序不同
個人的教育應素
文化的因素
不要去期望你說的東西別人都聽的懂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想
中部人喜歡面對面
北部人小事電話談
會議開場白
講話要對焦
當討論雙方論點交叉而過時,如何讓議題焦點化
開會
會而無議,議而不覺
會議中的十一大問題
人身攻擊
離提
爭議
抱怨
開會容易犯的錯誤(論證的謬誤)
權威的謬誤
經驗的謬誤(經驗不見得都對,經驗會變化)
參考點的謬誤(參考的時間點..)
倒果為因的謬誤
會後跟催
會議要有「白紙黑字」
交換名片的禮儀
名片上的名字朝外
呈上名片,兩隻手,拇指在上
收名片也兩隻手
收到後要看一下再收
遞的時候稱呼對方,自我介紹
第一次見面可以把對方的名片整齊排在桌前
名片不要拿來玩耍
名片上不要當場寫東西上去,事後在自己做
有上司在,不要先遞名片
乘車禮儀
最大位-右後方
最小位-司機旁邊
詢問老闆的意見..或自己先說「老闆,前面較小,我做前面」
計程車
司機 | | 4 |
3 | 2 | 1 |
主人自行開車
司機 | | 1 |
3 | 4 | 2 |
坐火車
4 | 2 |
3 | 1 |
面對面是有對立技巧
做旁邊、側邊是比較好
坐電梯 / 後進後出
國外
1.年長女士 | 2.年輕女士 | 3.年長男士 | 4.年輕男士 |
國內 不能照上面,還是要長幼有序
男女上下樓梯:上樓,男生前不會叮女生屁股看 / 下樓,男生前預防女生跌落
職場基本觀念
掌握正確的轉職觀
找工作不是找「好」工作,而是要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要去瞭解自己、瞭解公司、瞭解職務
一、瞭解自己
1. 發現自己的個人特質(內、外向)
2. 發現自己的工作意願性向
3. 探索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自己的優勢點)
4. 你是專業者、領導者、還是管理者(就算你是主管,你要知道你是哪種主管,「領導主管」還是「控制、管理主管」)
二、瞭解職務
三、瞭解公司
合適的工作
選擇這份工作的動機
你是否是合適且優秀的人才
文化考量
大公司好?小公司好?
外商好?本土企業好?
選擇適合的文化,適應文化
要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文化背景
離職的原因
Fire / 開除(有嚴正犯錯)
Lay off / 支遣(財務、縮編、員工不勝任…..)
Quit / 自願性離職
離職原因的表達
清楚瞭解自己離職的原因
資遣費及優退金
未來求職跳槽的關鍵事項
科技的進步及環境的變遷
n 1987 電腦資訊興起
n 1996 網際網路興起
n 2001 經濟變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